恒星是宇宙中很常見、也很容易觀測到的天體,它們當然也成為了科學家們的理想觀測目標,在已知的眾多恒星之中,絕大多數恒星都是比較正常的,但不可否認的是,其中還是有極少數異常的,比如說在半人馬座方向、距地球約355光年的位置上,就有一顆異常的恒星,科學家甚至懷疑,在那里可能存在高級文明。
這顆恒星被稱為「HD101065」,它是一顆「快速振蕩Ap星」(Rapidly oscillating Ap stars),其質量約為太陽的1.5倍,半徑約為太陽的1.9倍。
這類恒星有一個特點,那就是它們的光度會有規律地在短時間內發生急速變化,「HD101065」的光變周期約為12.15分鐘,這使得它很容易被注意到,以至于早在1960年,科學家就發現了這顆恒星。
盡管「快速振蕩Ap星」在宇宙中較為罕見,但它們的形成機制是可以通過自然的角度來進行解釋,科學家認為,這類恒星的光度所發生的急速變化,應該是恒星磁極附近的強磁場對其內部對流層的抑制驅動的,也就是說,這類恒星其實也屬于「正常恒星」。
之所以說「HD101065」是一顆異常的恒星,是因為光譜分析表明,這顆恒星擁有其他恒星沒有的稀有重元素,特別是錒系元素,實際上,「HD101065」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一顆能夠探測到錒系元素的恒星。
錒系元素是指原子序數從89至103的多種化學元素的統稱,它們分別是錒(Ac)、釷(Th)、鏷(Pa)、鈾(U)、镎(Np)、钚(Pu)、镅(Am)、鋦(Cm)、锫(Bk)、锎(Cf)、锿(Es)、鐨(Fm)、鍆(Md)、锘(No)、鐒(Lr)。
根據已知的宇宙規律,錒系元素不可能通過恒星內部的核聚變來生成,因為恒星的核聚變最多只能生成鐵元素,而只有在發生超新星爆發、中子星碰撞等高能事件時,才可能生成少量的錒系元素。
這樣的情況就導致了錒系元素在宇宙中的豐度極低,即使某顆星球在形成過程中吸積到了錒系元素,它們在恒星物質中所占的比例也微乎其微,根本不可能在光譜上表現出來。
更重要的是,錒系元素全部都是放射性元素,其中很多元素的半衰期都相對較短,比如說在锿的同位素之中,半衰期最長也只有400天左右,最短的僅僅只有20秒,而觀測數據卻表明,「HD101065」的年齡大約為1.5億年。
這就意味著,就算這顆恒星在形成之初因為某種巧合擁有了大量的錒系元素,在經歷了如此漫長的時間之后,這些錒系元素也早已衰變殆盡。
既然如此,那為什麼在「HD101065」上會探測到錒系元素呢?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,有某種機制在源源不斷地為這顆恒星補充錒系元素。對于這顆異常的恒星,科學家們曾經從自然形成的角度給出了兩種解釋:
1、「HD101065」附近存在一個強大的中子發射源,比如一顆中子星,在大量中子的轟擊之下,恒星上的物質會通過「快中子俘獲」不斷地生成稀有重元素,其中就包括了錒系元素。
2、「HD101065」上存在著某種未知的超重元素,當這些超重元素緩慢地衰變時,就能持續地產生包括錒系元素在內的稀有重元素。
然而這兩種解釋卻很難得到認同,因為人們從未在「HD101065」附近發現過任何中子發射源,而所謂的「未知的超重元素」,只存在于一些沒有得到過證實的理論之中(比如說「穩定島理論」)。
正因為如此,科學家才懷疑,那里可能存在高級文明,那麼問題就來了,如果真是這樣,那高級文明為什麼會做這樣的事情呢?這就只能猜了。
有一種觀點認為,高級文明可能會將難以處理的核廢料直接「扔」到恒星上面,也就是說,「HD101065」可能是高級文明的一個「核廢料處理場」。
還有一種很有意思的觀點認為,這可能是高級文明在宇宙中宣示自己的存在。
其實這種觀點源自著名宇宙學家、科普作家卡爾·薩根提出的一種想法,他認為宇宙中其他的智慧文明很可能也會像我們一樣積極尋找「外星人」,如果找不到的話,他們就有可能向恒星上大量投放一些不可能自然存在的物質,并期待其他的智慧文明能夠發現他們,然后與他們建立聯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