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過得好快,70后的一批人,也有五十多歲了。
回頭看,自己歪歪扭扭地走過很多路,多半是從農村,走向城市。
小時候的我們,對農村的情況,應該是了如指掌的,還常常和貓貓狗狗打交道。
關于麻雀的記憶,就像昨天發生的故事一樣清晰。
多半,你和我一樣,討厭麻雀,因為它們總是偷谷子吃,還嘰嘰喳喳地鬧騰。
深度觀察,你會發現,麻雀身上,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。
不管是鋼筋水泥密布的城市,還是在荒蕪的農村,都有麻雀的身影。
城里,很少有飛禽走獸,但是麻雀卻活得逍遙自在。它們能在高樓上打窩,在路邊的樹上尋找蟲子,甚至會到垃圾堆里尋找人們丟棄的面包屑等。
麻雀的生存能力特別強,也見證了一個道理: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。
以上描述,就是「麻雀定律」。
70后的我們,是不是和麻雀一樣,能自由穿梭在農村和城市之間呢?是否能夠隨遇而安呢?
想要后半生安穩,就得學一學麻雀的生存方式,為自己留后路,避免晚景凄涼。
01
選擇好養老的地方,此心安處是吾鄉。
到底在城市養老,還是在農村養老?這個問題,應該困擾了很多70后。
農村有自己的童年,有祖輩留下的一畝三分地,還有老屋和溪水、風景等。
但是很多人的故鄉,是回不去了。因為生活環境太惡劣。比方說,交通不便,水質不好,老屋已經年久失修,土地荒蕪了。
城里養老,可以跳廣場舞,打麻將,還可以開車去旅行。公園里,也總是熱熱鬧鬧的樣子,醫療條件也不錯。
若是農村有小洋樓,城里也有房子,還自己開車,兩頭都住一段時間,輪流來。這是最好不過了,但是其中的開銷太大了,一般的人,吃不消。
別急,你先學一句諺語:天空的老鷹,不如手里的麻雀。
再大的夢想,也不如現實生活。你當下在城里有房子,那就安心在城里養老;你在農村,就持續農村生活。
麻雀對居住的環境,要求很低,因此滿世界都可以活下去,并且很快樂。人也是一樣,有小屋的地方,就有溫暖的家庭,千萬不要好高騖遠,花大量的金錢,去修建養老的大房子。
開銷少,居住舒服,平時也很習慣的地方,就是養老的最佳地方,不要刻意去打造了。
02
努力積累經驗和財富,不讓子女走彎路。
小時候,我們拿出簸箕,倒過來,下面支撐一根棍子,棍子連著繩子。
簸箕下,有谷子。
等麻雀吃谷子的時候,把繩子一拉,簸箕就倒下來,蓋住了麻雀。
捉麻雀,讓我們的童年,多了快樂。
可是你會發現,麻雀也不笨,一旦看到同伴被抓了,就會警覺起來,并且對簸箕之類的陷阱,有所防備。
廣西情歌里有句歌詞:「用谷殼騙不了老麻雀。」
原來,麻雀是可以「吃一塹長一智」的。
我們五十多歲了,就是家里的「老麻雀」了,不僅要自己躲避社會的陷阱,還得把智慧傳遞給子女。
子女剛踏入社會,涉世未深,找工作、戀愛、成家都有迷茫的地方。
作為父母,找點時間,把人生的歷程講一講,說一說自己走過的彎路,如何脫困的。子女就心中有數了。
父母對子女的愛,是源源不斷的,無私的。但是如何去愛,還得靠智慧。
從今天開始,幫助子女找到好工作,成立家庭。
我們要過好余生,和子女的生活狀況是密不可分的。
子女有出息,就能更好地滋養父母,父母也能寬慰和驕傲。「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生來會打洞,麻雀生兒鉆瓦縫」的古訓,說得就是這一點。
03
在別人的屋檐下隱忍地活,工作到退休。
有句諺語說:「寧做螞蟻腿,不學麻雀嘴。」
五十歲的年紀,有些尷尬,在職場是老人,令人討厭;在社會上,又是中年人,還得繼續工作,不能退休。
聰明的人,懂得退而求其次,隱忍一下,保住自己的工作。等自己退休了,自然忍出頭了。
若是非得重新找工作,也可以做一些低端的工作,能夠有養老保險、醫療保險就行了。
有一句調侃的話,令人醍醐灌頂——男人的職業終點,是保安;女人的職業終點,是保潔。降低了身份,委屈了自己,但是生活還在好好繼續。
人在職場,不要像麻雀嘴一樣,總是嘰嘰喳喳,還是少說多做。同時學一學麻雀的「厚臉皮」,被人從屋檐下趕走了,等一會,還是會到屋檐下,安全地渡過日日夜夜。
職場是不會絕對公平的,你看不慣,有怨氣,但是要隱忍,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。
退休了,余生,在經濟上,算是安穩了。比較起來,一輩子不退休,才真的戰戰兢兢。
04
對于70後來說,人生最好的退路,就是:定居的地方、有出息的兒女、退休。
五十歲到六十歲,還有十年時間,準備養老的必備條件,也來得及。
我們不能變成大老闆,也沒有千萬存款,但是過怡然自得的小日子,還是辦得到的。
不要坐等變老,而是要主動出擊,就像麻雀一樣,能遷徙,能適應新環境,還能委曲求全,養育兒女。
劇作家蕭伯納說過:「理性的人讓自己適應社會,非理性的人總是堅持讓社會適應自己。」
世上哪有事事如意,不過是活在當下、有備無患罷了。
世界總是在前進,我們順勢而行,越走越遠。
70后,匆匆出走半生,還得安頓下半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