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一副對聯:「船靠碼頭車到站;人走天涯心回家。」
在職場混了多年,一刻都不想停留了,退休變成了最大的渴望。
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,羨慕那些退休后,可以旅行、跳舞的老人。
可是,自己真正退休了,發現老年人的生活快樂,多半停留在表面,并沒有想象的那麼好。
辦好退休手續,不僅是無事一身輕,還意味著自己也一把年紀了,甚至帶著病痛。
為什麼退休的日子不好過?
勸你一句:請用上班的心態去過養老生活。
01
廢掉一個退休老人的,就是自由、再自由。
上班和退休,生活習慣的落差很大,區別最明顯的,就是時間的安排、規矩的管控等。
對比一番,可以發現:上班,時間有合理的安排,不同的時間段,忙不同的事情;工作有要求,不能隨心所欲。
退休之后,時間屬于自己,任何時間都不那麼忙;生活沒有具體要求,可以任性一點。
就算錯了,也沒有人提醒。明朝的徐階,做過皇帝的老師,禮部尚書等,在摧毀奸臣嚴嵩這件事上,立下功勞。
他退休之后,在家鄉修建了房子,用多年的積蓄,購買了很多的田土。
他的兒女們,持續利用他在官場的影響力,橫行霸道,占用了二十多萬畝土地。公開叫板官員海瑞的策略。
當地留下一句歌謠:「家居之罷相,能逐朝廷之風憲。」
最后,他郁郁而終,兒子們被流放。
農村有句很土的話:「我給你松一寸,你就會松一尺。」
現實生活中,可以看到一些退休老人,倚老賣老,可以爬樹、占用草地,跑到河道里跳舞,做出很多不顧安全的事情。
也有一些老人,跑得比年輕人還快,但是強求年輕人讓座,占用球場,用來跳廣場舞、交誼舞。隨時都可以和年輕人對抗。
看到老年人聚集在一起,跳廣場舞、打太極拳、打麻將等,表面上很快樂,但是一部分老人是「身不由己」——他們并沒有找到自己的愛好,只是盲從大家而已。
尤其是打麻將的老人,輸了錢,自己很不高興;贏了別人的錢,洋洋得意,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。
每天都坐著,一動不動,浪費了時間,也為難了自己。
自由,并且散漫,生活的規律,一下子就沒有了。人生就像無根的浮萍,漂到哪里算哪里。
「退休嘛,就是用來休息的,一覺睡到日上三竿,看看手機,瞎逛幾條街,傍晚去蹦蹦跳跳,夜里隨便幾點睡......」沒有任何約束的生活,真的很可怕。
胡適先生說過:「你的閑暇,往往定你的終身。」
閑得無聊,就意味著余生都被廢掉了,混吃等死的節奏就開始了。
02
延續職場習慣,是生活最好的自律。
「久在樊籠里,復得返自然」,陶淵明離開職場后,寫下了自己的心得體會,引起了大家的共鳴。
當我們羨慕陶淵明的生活的時候,更應該看到他的自律。
「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;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草莽。」這些詩句,都說明了他對時間的管理,一大早就出門種地,借著月色回家。
擔心自己種地的速度太慢,地里的莊稼在霜落之時,還不能收割。再看看王安石退休后的生活,雖然沒有上班那麼忙,但是樂在其中。
他常常去登山,寫下《登飛來峰》:「飛來山上千尋塔,聞說雞鳴見日升。」
時間的利用,也是很高效的。除了讀書,寫作,交友,下棋,還能好好睡覺,有獨處的樂趣——梢梢新月偃,午醉醒來晚。
我們成不了古代名人。但是我們可以從中悟出退休生活的道理——繼續有上班的心態,學會用上班的方法,去規劃自己的余生。
其一,列出作息時間表,有日、月、季度、年度的計劃。
多年按部就班,讓人厭煩,但是真正不這樣了,你還真的難以習慣。
沒有時間的安排,就大機率會出現拖延癥,對時間的概念越發模糊。
《帕金森定律》里講了一位老太太郵寄明信片的故事。她給侄女郵寄明信片,花了一個小時尋找合適的明信片,用一小時去找郵寄地址,用一小時來思考祝賀詞語,原本可以五分鐘完成的事情,卻弄了一整天。
文章指出,過于寬松的時間,由于工作的拖延和擴展,會變得更加沮喪、疲憊。
退休后,買菜做飯、跳舞、唱歌、旅行等,都有計劃,每天都很充實,有成就感。
每忙完一件事,就有如釋重負的快樂。
其二,找到自己的愛好,不讓精神空虛。
不要跟從別人,而是尊重自己。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愛好,哪怕愛好很生僻,都沒有關系。
喜歡釣魚的人,不要湊合到麻將桌上;喜歡讀書的人,不要逼著自己拿起畫筆。做自己,愛自己,花了很多精力,但也提升了精神。
其三,退休不退志,學會幫助別人。
上班的時候,你會幫助同事,也會幫客戶處理一些問題。無形之中, 就有了善意的一面。
退休了,你要延續甚至放大自己的善意,幫助的人多了,你自然就融入了社會,體現了社會價值。
03
人到退休,會退出職場,但要把職場的管理方法、工作態度,放入到生活中去。
在余生,你也許創造不了太多的財富,但是你不要忽視了自己的價值。
哪怕你曾經是了不起的上司,也要逼著自己繼續提升。
單位不能為你遮風擋雨了,你要學會自己遮風擋雨。
做個對生活一絲不茍的人吧,別松松垮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