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在生活中,總有人說「味精、雞精」是有毒調料,要少食用。其實我們要知道味精、雞精是否對身體有危害,就要知道、雞精味精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,它是由什麼制作而成的。味精中主要的成分是谷氨酸鈉,早在1846年,德國的雷特豪于在小麥的面筋中首次分離出谷氨酸,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從海帶中分離出谷氨酸,并且發現谷氨酸的鈉鹽具有鮮味;1909年日本開始生產以谷氨酸鈉為主要成分的 「味之素」,它就是我們現在常吃的「味精」。而在中國,1921年由吳蘊初開始生產味精,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,隨后就成為世界味精的生產大國。
而隨著工業發展,現在的味精大多數以小麥為原材料,然后經過水解等化學方法,生成谷氨酸鈉,而很多人認為谷氨酸鈉是用化學方法生產的,而且名字聽著就很化學,就認為味精是一種有害的調料。
其實如果您看過生物之類的書籍就應該知道,人體體重的17%是蛋白質,而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中谷氨酸占20%,如果谷氨酸鈉有毒,世界衛生組織早就禁止味精的使用了。而且國際上許多權威機構都做過味精的各種毒理試驗,到目前為止,還未發現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圍內對人體有任何危害的依據,所以適當的食用味精是安全的,并不是一些人所說的致癌。而現在還有一些說味精經過高溫加熱后,會產生致癌物,而科學家也經過研究,發現味精在120攝氏度以上時會生成焦谷氨酸鈉,這種物質只是沒有鮮味了,但是它沒有致癌性,所以味精高溫加熱后產生致癌物也是謠言。
而雞精到底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?我們就要知道雞精的成分是什麼,雞精是由「谷氨酸鈉、食用鹽、雞肉/雞骨的粉末、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輔料為原料」
制作而成的一種調料,它的鮮味是味精的兩倍,因為它增鮮的效果更好,現在雞精使用的更普遍。而現在還有一些人認為,雞精和味精一樣,都是對身體有害的物質,其實您看雞精配料表,這些物質都是世界組織允許使用的物質,而且經過長時間實驗,并沒有發現它們對人體有哪些危害,所以「雞精」和「味精」都是可以放心使用的調料,只不過味精的增鮮效果差一些,不過它的價格也比雞精便宜2-5倍呢。而在使用雞精和味精時,也是有講究的,并不是隨便放,如果我們掌握了以下3點技巧,可以使雞精和味精的作用發揮到最大。
第一點:不要過量使用
在使用味精時,不管什麼食材,味精的使用量都不可以超過總食材量的2%,如果是使用雞精,雞精的使用量都不可以超過總食材量的1%.
。如果有些菜肴中沒有放鹽,是不能放雞精和味精的,因為有食鹽,味精和雞精才能發揮出它們增鮮的效果。第二點:不要放的過早
雞精和味精都是不受熱的調料,如果受熱時間太長,鮮味就會減少,所以放入雞精和味精后,制作的菜肴必須在2分鐘之內起鍋。燉湯時,要起鍋時再加少許雞精,能使湯喝著更鮮。
第三點:酸性菜少放
雞精和味精都是堿性物質,所以在制作酸性菜肴時,盡量少放雞精和味精,放多了也被中和了,甚至還會產生難聞的味道,從而導致菜肴難吃。
「雞精」和「味精」都是可以放心的使用的調料,只要不要大量食用,反而還能給身體補充氨基酸呢,希望大家不要在誤解雞精和味精了!如果今天的文章對您有幫助,請點一個關注,點一個贊,這是對我最大的支持。后續胡師傅還會給大家講解更多做菜訣竅、養生技巧,最后感謝大家的觀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