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當您在某一方面退休的時候,就是您在另一方面發展的時候」。——馬爾茲
人老了退休了,離開了多年的工作崗位,意味著我們即將開始新的生活,也就是退休后的生活。
那麼,退休后的生活應該怎麼樣過,才算有意義,相信這是每個退休老人都思考過的問題。
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:「一不做,二不休,三不猴」,來詮釋老人退休后的一種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。
其實,這句俗語就是根據「一不做,二不休」這句經典的古語演變而成的,那麼本文就來重點分析下這句俗語。
什麼是超出「自己能力范圍」的事情呢?就是說,我們做事情,要量力而行,不可以過度高估自己的能力了。
因為過了60歲后,我們的身體已經開始逐漸衰老了,體力也下降了很多,一些太重的體力活,或者太過于劇烈的運動,比如籃球、騎行、爬山,就已經不適合我們了。
人要學會服老,才是有智慧的。什麼年齡,做什麼事,我們一定要清清楚楚。
老年人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,比如慢跑、游泳,或者下下棋就好,要量力而行,出出汗就好了,養生為主。
01、不停止進步。
人老了退休后,也不要覺得自己已經離開了職場,就可以很懶散了,止步不前了。
如果抱著這種固步自封的心態,很容易就被社會拋棄了。
因為時代發展很快,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新生事物,我們一定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。
有什麼新事物,我們也要保持求知的心態,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。人老了,也要保持一個年輕的心態。02、不停止交流。
一些老人退休后,離開了職場,就跟以前的同事、好友逐漸斷聯了,整天就是圍繞著子女和家庭,沒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。
實際上,這樣子的生活方式是比較枯燥無聊的,也很容易封閉自我,跟社會脫節。
哪怕人老了,退休了,也盡量保留自己的交際圈子,多跟社會上的人交流。精神生活也是很重要,多跟不同的人交流,可以豐富我們的見識,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。
「三不猴」,其實指的是三只不同形態的猴子,三只猴子呈現半蹲的姿態,一只用手捂住嘴巴,另外一只用手蒙住眼睛,還有一只雙手捂著耳朵。
有一種說法,就是這「三不猴」,靈感取自孔子的一句名言:「非禮勿言,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」。當然,還有一種說法,就是來源于日本,眾說紛紜。
其實,這「三不猴」所表達的意思,就是告誡人們要做好自身,少惹是非,做到「不聽、不看、不言」。
平時生活中,跟自己無關的八卦閑事、或者別人家里的丑事,不要去打聽。哪怕知道了,也不要去議論。包括自己家里子女的閑事,也盡量少管一些。
出門在外,遇到一些事情,比如有人打架斗毆,不要去好奇,不要去圍觀,我們年紀大了,要學會保護自身,少惹麻煩。
老年后的生活,盡量保持清靜為主。
尤其是心態,不可以太浮躁,不要輕易發怒,控制好自己的情緒,時刻保持情緒的穩定。
當然也不是讓我們完全封閉自己,這里要分清楚,只是讓我們不要去管一些跟自己無關的事情,畢竟,我們時間精力有限,把自己的生活過好,才是重中之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