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對于錢的態度,往往能反映出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。
錢品,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人品。
《史記》中有一句話寫道:「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」
判斷對方是否有可靠的人品,只需一起吃頓飯,或者觀察對方的消費習慣,就能看出來。
心理學中有一個「缺失自證效應」,意思是說:「一個人越是希望外界承認他有什麼,往往就是越缺什麼。」
一個人,越是揮霍錢,想要證明自己能穿得起好的衣服,鞋子,想揚眉吐氣一把,想要將自己的落魄形象徹底擺脫。
其實,往往證明他的骨子裡,越不自信,越是貧瘠。人品,也會因為打折扣。
人花錢時候的樣子,才是最真實的。
一個人有沒有修養,從他「花錢」 的樣子可以看出來。
一個人,如若喜歡借錢花錢,往往會呈現出他不可靠的人品。
《二十不惑》中,薑曉果有一個同學叫做王薇。
她們是老鄉,王薇找她借錢,薑曉果在自己也很困難的情況下,借給她三百塊錢。
後來,薑曉果想換個新手機,她聽說王薇領了四千元的助學金,可是王薇絲毫沒有想要還錢的意思,還出去買新衣服,新鞋子。
薑曉果心中很生氣,于是去找王薇要錢。
王薇不想還錢,還讓一幫同學給她評理,覺得薑曉果要錢的行為給她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。
最後薑曉果要回了錢,也被王薇敗壞了名聲。其實,看似薑曉果被破壞了名聲,王薇的人品也被暴露得徹徹底底。
借錢不還的人,人品往往也會很差。
借錢的時候,說得信誓旦旦,情真意切,可是真到了還錢的時候,卻推三阻四,找各種藉口理由來推諉。
借錢花錢的人,其實,愛慕虛榮,自身能力太低,無法匹配自己的消費能力。
四處借錢消費的人,並不可靠。因為,他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,而且他的誠信也需要打折扣。
鄭淵潔說:「有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有錢,沒錢的人怕別人知道他沒錢。」
超前消費是個深坑,跳進去就出不來。
消費是能帶給人快感的一種行為,但是過度消費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。
喜歡超前消費的人,能力匹配不上消費能力,內心虛榮心強,活得不踏實。
人生中有野心有欲望是很正常的,但是要懂得量力而行,而不是靠各種假像來營造出一種讓人羡慕的生活狀態。
當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時,要做的不是超前消費包裝自己。而是靜下心來審視自己,找出自己的優勢,正確面對自己的不足,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。
一個人的修養,可以從她的談吐、見識,待人接物,以及消費觀念上體現出來。
越是有修養的人,花錢越是沉穩。
有修養的人,賺了錢,不會急著消費掉,而是合理的規劃。而且,懂得合理的花錢,按照好消費的計畫,不給他人添加負擔和麻煩。
蒙田在《隨筆》中寫道:「自愛者方能為人所愛。」
一個人有沒有修養,其實從他愛不愛佔便宜上就能看得出來。
如果,一個人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過一切,便只會唯利是圖,也不會有很好的修養。
愛占小便宜的人,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各種場合佔便宜。
不管是聚餐還是參加活動,總是逃避付款,以「窮人」自居,理所當然地消費著別人的大方。一次兩次,或許沒人會和她計較。如果次次都是如此,那麼以後就沒有人願意再和她做朋友。
在人際關係中,只花別人的錢的人,喜歡占小便宜,令人不舒服。
真正的友誼,是彼此都會珍惜,不會讓對方吃虧,希望能長久地和對方相處下去。
朋友吃虧,並不代表他傻,而是還想維繫彼此之間的情義。
就算是對方富有,真的不在乎,也不能一直占對方的便宜,而是應該把賬算清楚,該自己承擔的絕不推諉。
越是有修養的人,越在乎與他人的情意,越是不能讓對方吃虧。
不隨便花別人的錢,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。學著把所有關于錢的事放在明面上講,才是維繫長久關係的方式。
有修養的人,會靠自己的能力賺錢,並且懂得合理的花錢。
一個人自尊自愛,不給他人添麻煩,也不占他人的便宜,不隨便花別人的錢,就是一種有修養的表現。
在與人交往的時候,講規矩。尤其是在錢財方面,筆筆清算,是做人最基礎的涵養。
談感情,也應該把錢談清楚。
借錢給你是看重彼此的情誼,相信你的為人,不要因為一點點錢而放棄自己的尊嚴與誠信,給朋友留下一個極差的印象。
一個人的錢品,就是一個人的人品。往後餘生,管理好錢,學會花錢,懂得克制。那麼,與他人交往時,也能收穫更好的人品。
越有修養的人,越懂得合理的花錢。
人生在世,請提升自我,塑造一個良好的修養與內涵。往後的日子,才會越走越順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