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與人之間的區別,並不是你擁有財富的多少,或者地位的高低,決定你思想高度或者層次高低的,從來都只是你的思想覺悟有多高。
一個人走到頭之後,應該更加注重對自己的提升,一個人最後所擁有的的最大財富,是自己,也僅有自己。
所以,心靈的滿足,才能體現自己偉大的格局:善良、修養、道德以及價值觀。才是一個人最終的財富。
但這些對普通人來說,心靈的修養,似乎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,但是你知道嗎?普通人亦有普通人的方式。
你知道嗎?有些層次低的人,越來越喜歡做這些事情。
(1)喜歡吹噓自己認識的「強人」
層次越高的人,往往自我意識越強,他們絕大多數時候都不願意承認別人比自己強,這種強烈的自信和「變強」的欲望正是他們能夠成功的原因。
相反的,層次低的人,由於自身不夠強,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強大,不被他人看不起,所以就只能吹噓自己認識多少「厲害人物」,「xxx強人」是自己親戚。
當然,這其實也是一種對應環境下的生存手段。當一個人處於低層次的生活環境時,你會發現生活中道德,法律的約束要差很多,弱肉強食的規則反而普遍運用,你得讓自己看起來強大,才不會受欺負。
(2)炫耀幸福和快樂
從心理學角度來說,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,往往越缺少什麼。
特別是對於幸福和快樂來說。真正的開心應該是由內而外的,是渾然天成的,而不是通過展示給他人看,通過收穫別人的嫉妒和羡慕來獲取的。
對於層次低的人來說,在日常生活中相對缺少「社會認同」,因此也無比渴望他人的認同,所以只能通過在網上,利用一些經過修飾的「朋友圈」,來獲取稱讚。
事實上,絕大多數「展現」自己幸福的人,很少是真正的快樂。
(3)炫耀那些門檻不高的知識
有些知識是有門檻的,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才能掌握,但有些知識卻不用,看兩本地攤文學,聽一段他人解說,自己也能說個七七八八。
而層次低的人,就相對喜歡炫耀這些知識,以凸顯自己很有文化,很有水準。
就像有些人,一本正史都都沒看過,但就是喜歡跟別人炫耀自己的歷史知識。一次國也沒出過,卻愛跟別人說「xx國就是這樣的」。
有些人談這些是消遣,娛樂。但有些人真的把這種行為當成一種「炫耀」的資本,以展現自己的博學。
人這一輩子有三次成長: 第一從是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,第二次是發現自己無法改變世界,第三次是認清以上現實後依然熱愛世界。
其實,一個人強大的程度,就看它戰勝人性的程度。我們要擺正心態,讓自己變得更優秀,而不是停滯不前。
其實,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為了適應相應環境而產生的。一些整日為生計奔波的人,你不能指望對方心懷天下。一個沒有接受過系統教育的人,你不能指望對方理解高深的知識。
但人與人的精神需求都是相通的,渴求被尊重,被理解,被認同的心理都是一樣的,因此才會有上面這些現象。